会议主题:中国财富不平等问题:现状、机制与后果和政策思考
主讲人:易行健,广东金融学院教授
会议时间:2023.11.14 ,中午14:30-15:30
会议地点:明辨楼304
【内容提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财富快速积累,但是贫富差距问题依然突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立足于已有研究,本文首先修正测算了中国居民财富不平等以理清居民财富差距现状特征,而后基于资产收益率视角分析了居民财富差距的驱动机制,最后分别就居民财富差距对居民金融排斥和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展开分析,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借助广义帕累托插值法将微观调查数据和富豪榜数据相结合,较好地修正因调查数据高净值人群覆盖率不足导致财富不平等低估的问题,我国居民财富分配后90%群体所拥有的财富份额从2012年的34.2%下降至2016年的32%;第二,进一步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利率下调通过股票市场产生的财富分配不均衡效应,由于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率、股票市值份额以及股票资产配置效率更多向财富分配顶层所倾斜,富裕阶层居民家庭从股票市场上涨中获取更多收益;第三,财富差距越大的地区面临金融排斥居民的比率也越高,居民家庭面临金融排斥的概率随着财富分位数的上升而单调递减,财富差距扩张还会通过抑制金融知识和社会资本渠道进而提高居民家庭面临金融排斥的可能性,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缓解财富差距对金融排斥的影响;第四,财富差距显著抑制居民消费支出,财富差距对居民消费的抑制效应高于收入差距,机制研究表明,财富差距通过消费收入敏感性、流动性约束、财富-地位寻求动机以及社会资本四个渠道影响居民消费。在政策方面,要在保障财富积累可持续的基础上,建立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的相关制度框架,合理运用再分配政策等手段减缓财富不平等的扩张趋势,并促进机会公平,使得居民在就业和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享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保障。
【主讲人信息】
易行健,经济学博士(博士后)、金融学教授(二级),现任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曾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首任院长、广东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金融开放与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华南财富管理中心研究基地主任等。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和第六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 “广东金融学会专家委员副主任与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与常务理事”等。曾经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领军人才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和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等权威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曾获第五届“刘诗白经济学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励3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