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劳动关系)
发布时间:2022-05-26 来源:劳动经济学院

答辩时间:2022年5月30日 13:30

答辩地点:腾讯会议  会议ID:650341107,密码:0530

 

 

姓  名

职  称

工作单位

在委员会中担任的职务

常凯

教授/博导

中国人民大学

答辩主席

唐鑛

教授/博导

中国人民大学

答辩委员

石美遐

教授/博导

北京交通大学

答辩委员

闻效仪

教授/硕导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答辩委员

范围

教授/博导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答辩委员

王欣

讲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答辩秘书

 

姓名

专业

论文题目

导师

高盼盼

劳动关系

互联网使用对性别观念及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的影响

冯喜良

刘新春

劳动关系

平台从业者劳动权益保障的影响因素研究

杨河清

 

 

学位论文简介(高盼盼)

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的重要社会经济问题,随着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推进和深化,互联网的发展和使用为改善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的困境带来新的可能。互联网使用可能会通过性别角色观念影响到劳动力市场就业和工资收入的不平等。基于已有理论和相关文献,本文利用2010-2018年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从多学科的视角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劳动力市场性别就业不平等和工资收入不平等的直接影响,以及挖掘性别角色观念作用下的间接效用。其中,互联网使用对性别就业不平等的影响主要从性别就业机会和职业性别隔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工资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主要分析互联网使用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高盼盼)

[1]高盼盼,冯喜良,尹振宇.人力资本视角下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研究. 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8).

[2]冯喜良,高盼盼(通讯),罗荣波.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工性别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人口与经济,2021(5).

 

学位论文简介(刘新春)

伴随平台就业的蓬勃发展,平台从业者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得到重视。本文结合劳动关系系统论和寇肯的策略选择模型,构建平台从业者劳动权益保障的影响机制模型。并利用有序回归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全样本和分样本的实证检验。结论是平台通过算法制度掌握着劳动关系系统规则的制定权,但从业者拥有一定的工作自主性;平台对劳动过程的控制程度决定了从业者对其规则的遵从程度;从业者对平台经济依附性的程度决定了其对平台规则的遵从程度。政策建议的启示是平台和从业者用工关系的界定需要建立在将平台分类和从业者分类的基础上。保障思路是劳动者和类似劳动者实施分层保护,类似劳动者内部要根据不同的社会保护需要实行分类保护。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刘新春)

[1]刘新春,杨河清.共享经济对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挑战与反思[J].劳动经济评论,2018(02):135-145.

[2]刘新春,刘贝妮,郭月华.绿色创新动机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21(06):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