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时间:2023年10月14日 13:30
答辩地点:博远楼天朗厅
答 辩 委 员 会 成 员 |
姓 名 |
职 称 |
工作单位 |
在委员会中担任的职务 |
苏丽锋 |
教授/博导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答辩主席 |
|
唐代盛 |
教授/博导 |
北京交通大学 |
答辩委员 |
|
贾洪波 |
教授/博导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答辩委员 |
|
庞 诗 |
研究员 |
中国人事科学院 |
答辩委员 |
|
肖周燕 |
教授/博导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答辩委员 |
|
李帆 |
讲师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答辩秘书 |
|
答 辩 学 生 |
姓名 |
专业 |
论文题目 |
导师 |
向华 |
劳动经济学 |
数字鸿沟、新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 |
曾雪婷 |
学位论文简介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2021年的数字金融峰会表明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是一道必答题而非选择题,各行各业向数字化转型亦将成为必然趋势。随着国家数字技术的全方位发展,数字化转型已从经济范畴漫延到了就业领域。文章首先梳理了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以及数字鸿沟如何通过干预新人力资本来对农民工就业产生影响的理论逻辑。其次,利用国家统计局宏观统计数据,对我国农民工人口学特征、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就业质量及收入等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使用CHFS2019和CFPS2018年数据,运用Probit、OLS回归模型和工具变量分析方法,从微观层面先后实证检验了数字鸿沟对农民工自雇就业、受雇就业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数字鸿沟影响农民工就业的新人力资本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农民就业选择和就业质量均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数字鸿沟不仅会直接影响农民就业,还会通过影响农民工异地交流、业缘关系构建、互联网技能学习等人力资本积累活动来制约农民工的就业;农民就业面临的数字壁垒在中西部地区、一线城市,老一代、低学历与低收入的群体中更为严峻。基于已有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强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接入数字鸿沟;鼓励地方政府与企业开展针对性的互联网知识培训;重视家庭教育对于提升认知能力尤其是非认知能力的作用等对策建议。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 A scenario-based optimization frame to adjust current strategy for population economy resource environment harmony in an urban agglomeration, China[J].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2021, 04.
[2] Identification of Policies Based on Assessment Optimization Model to Confront Vulnerable Resources System with Large Population Scale in a Big C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1,12.
[3]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a Kaya Mod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3,01.
[4]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mployee Lifecycle Management in the Age of Global Challenges: Evidence from China, Russia, and Indonesia[J]. Sustainability,2023,04.
[5] 人口规模、创新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京津冀13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1,05.
[6] 特色热带作物技术集成驱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评价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2.11.
[7] 人口—产业视角下京津冀水资源环境匹配性分析[J].生态经济,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