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丰富我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教学体制改革,拓展本科学生知识视野,构建本科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经过一年的试用,我校于2014年引进了百门网络通识课程,并于今年开始面向广大在校本科生开放选修,同时在校的所有的教职工以及研究生均可在平台观看网络课程视频。以下是针对本学期网络通识课程选修情况和修读须知的说明。
一.网络通识课应用情况说明
(1)网络通识课使用概况
我校引入的尔雅网络通识课分为六大类,经过学生选课,在本学期开放的114门网络通识课中共有2722人选报了102门课程,选课类别统计如下:
序号 |
课程类别 |
占选课人数比例 |
1 |
自我认知与人生发展类 |
31.7 |
2 |
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类 |
19.7 |
3 |
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类 |
16.9 |
4 |
社会热点与世界视野类 |
11.8 |
5 |
经济管理与法律基础类 |
4 |
6 |
自然、科学与科技类 |
16.9 |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自我认知与人生发展”类课程,说明学生更关心自身发展;95%以上的学生选择非经济管理与法律基础类课程,特别是其中近20%为自然、科学与技术类课程,对于我们这种经管类专业为主的财经院校,确实可以起到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作用;也符合我校课程引进的初衷。
(2)最受欢迎的网络通识课情况
从选课情况看,本学期最受学生欢迎的网络通识课程有:《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300人选修)、《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200人选修)、《影视鉴赏》(200人选修)、《世界建筑史》(184人选修)、《女子礼仪》(181人选修)等等。其中三门课程达到了选课人数限额;部分课程是我校师资无法开设的,现在通过网络课程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与上学期相比,受欢迎课程有很大的延续性,体现出学校前期对课程的筛选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3)最具个性的网络通识课
在本学期的选修课程中,共有69门课程(涉及417人)选修人数少于20人,例如《现代大学与科学》(2人)、《中国陶瓷史》(3人)、《欧洲一体化》(1人)等。这些课程如果是校内面授通识课,按照学校规定是不能开课的,但是网络通识课则可不受选课人数约束,只要学生有兴趣、有愿望,就可以上网学习。多样化的网络课程内容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具个性化、更能够展现个人兴趣的选择,补充传统课堂不足,为学生个性和自我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网络课程修读建议和管理
(1)修读规则
网络通识课程的选课方式与任意选修课的选课方式一致。
选课学生必须在网络通识课平台上,使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学习和考试,才可以获得相应学分。登陆方式:教务处主页-网络通识课;或直接点击以下网址:http://cueb.tsk.erya100.com;从第三周开始教务处将根据最后选课名单生成学生的网络通识课程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为学号、密码默认为123456(请登陆后及时修改)。
学生必须学完所选课程后才可以参加网上考试,最后通过成绩将记录在学校成绩单上。
(2)学习建议
为保证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开展网络课程的学习,合理安排在线课程与线下课程的修读计划,建议同学们在3个月内将网络课程修读完毕,与线下课程的考试安排错开,以便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3)过程引导
为协助同学们更好地利用网络通识课程平台进行在线学习,高效合理地利用学习时间,网络学习平台每月将通过督学系统向每位修读网络课程的同学发送督学短信,并且会及时将结课时间、考试时间以及相关安排提前告知同学们,请同学们注意查收相关督学信息和通知提醒。
(4)成绩构成
网络通识课程的最终成绩按照不同的权重组合而成;本学期各部分权重如下:
总成绩=视频观看情况10%+平时作业30%+讨论10%+考试50%
请同学们按照课程要求完成以上部分的学习任务,以免影响总成绩和学分绩点。
(5)其它
为了满足我校师生对网络课程的学习需求,在非登录状态下,我校师生均可免费学习网络通识课程;学习网址与选课学生相同,不需登陆直接观看视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