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激励行动”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青基会”)于2009年发起实施的一项帮助大学生提高能力,培养责任,支持大学生实施公益创意的项目。项目实施五年来,得到了全国一百多所高校的大力支持,累计资助近700个公益项目实施,每个项目均获得了最高人民币5万元以内的资金资助。
我校已连续五年参加“希望工程激励行动”,并获得2012年度“希望工程优秀组织奖”。“红丝带的记忆——关艾在行动”项目获得“激励成果奖”,团队负责人李梦璐同学获选赴香港交流一周。
2015年3月,中国青基会与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继续合作启动2015年度“希望工程激励行动”,并面向全国范围的高校实施。项目支持、资助大学生开展社会公益服务,为社区带来有益改变,并通过项目实施,帮助大学生提升能力,成为有责任的行动者和公益文化的倡导者。
“希望工程激励行动”在我校的实施均取得良好效果,很好的帮助学生提升了自我能力,希望广大同学积极参加。
近期启动项目申报,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目标群体:
在校大学生(同时鼓励受希望工程、国家助学金及社会其他方面资助的在校大学生参与),原则上项目团队至少5人,不多于15人,每个团队至少有1名团队成员受希望工程、国家助学金及社会其他方面资助。团队需有项目指导教师,个人申报不予受理。
项目实施领域:
2015年度项目实施领域为:青少年教育和健康(农民工子女关怀)、环保、动物保护、社区服务、社会福利、弱势群体关怀、社会政策建议、扶贫、文化艺术等(不面向政治、宗教的项目)。
资助奖励名额及额度:
每个团队限申报1个项目。
项目开展前参加在线培训,入围项目参加专业培训。
普通模式的大学生公益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为8000元人民币以内;具有社会企业模式或雏形的大学生公益项目(即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一等奖,资助数量5个,每项资助额度为5万元以内;二等奖,资助数量10个,每项资助额度为3万元以内;三等奖,资助数量15个,每项资助额度为2万元以内。
普通模式的获资助项目需进行项目筹资,项目团队自身的筹资额度占预算的20%,主办方匹配其余80%,参加义卖(义卖内容须与项目相关并提供方案)自筹款的项目团队,主办方将提供500元/项目启动金;社会企业模式的获资助项目不需参加自筹款环节,但须在年度实施期内获得不低于资助款10%的收益。
申报社会企业模式但未入选者将进入普通模式项目参与评选,优秀项目团队代表将有机会赴境外交流。
项目资助额度根据项目具体需要而定。项目团队须提交项目预算,报主办方审批。项目资助资金中不包括参与项目人员的薪酬。项目财务预算是否准确、节俭以及预算的执行情况将作为评奖的重要条件之一。
申报方式:
请各参赛团队登陆官方网站进行申报:
一、在官网:jlxd.cydf.org.cn首页点击“我要申报”,选择你团队将要申报的项目,点击“马上申请”;
二、登陆官网完善团队基本信息;
三、在团队页面点击“我的申请书”,选择项目,按步骤在线填写申请信息;
四、填写完毕,确认后点击“提交”;
五、导出项目申请书word文档,打印,按要求签字、盖章;
六、将盖章后的项目申请书扫描为pdf文档(大小不超过5MB);
七、上传pdf文档,提交,完成申请,等待初选确认。
截止日期:2015年5月10日24:00
各参赛团队将纸质版项目申请书于5月10日之前提交到博纳楼123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盖章。
更多了解请见官网jlxd.cyd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