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
市委教育工委已启动2021年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招标工作,为做好我校此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招标依据
招标工作依据《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进行。其中,战略、重点课题同时遵循《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
二、参考题目
参见2021年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指南(见附件1)。
三、课题分类
2021年度招标课题分为战略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支持课题四个类别。其中战略、重点课题列入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
战略课题研究具有普遍、长期、宏观指导意义的问题,研究周期为2年(研究启始时间以立项协议书为准)。课题成果既要有较强的学术性,又要对工作有现实指导意义。
重点课题研究重大的、亟须破解的难题。研究周期为2年(研究启始时间以立项协议书为准)。课题成果既要有较强的理论性,又要有可操作性。
一般课题研究一般常见性问题。研究周期为1年(研究启始时间以立项协议书为准)。
支持课题研究一线工作中的具体、微观问题。研究周期为1年(研究启始时间以立项协议书为准)。
四、申报要求
(一)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申报和校内遴选,每所高校战略、重点课题共限报2项,一般课题限报3项、支持(含专项)课题限报5项。
(二)课题申请人须具备下列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
2.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3.遵守《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其中,战略、重点课题同时遵循《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的规定。
4.战略课题面向北京高校职称为正高的人员招标;重点课题面向北京高校职称为副高及以上人员招标;一般课题面向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招标;支持课题重点面向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招标。
5.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尚未结题的负责人,不得作为2021年度课题的申报人。2021年度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的项目申请人、有在研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以结项证书标注日期为准)不能申报2021年度战略、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须具有良好的学术信誉,能较好地完成研究任务。
(三)战略、重点课题可由1所高校单独申报,也可由1所高校牵头、组织2-3所高校共同申报;一般、支持课题由1所高校申报。所有研究课题均由1家中标者具体组织实施。
(四)申报者须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发现查实,取消五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并通报批评,五年内不得申报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
五、立项数量及资助额度
战略课题拟设1-2项,每项研究经费10万元;重点课题拟设10-12项,每项研究经费5万元;一般课题拟设56项,每项研究经费2万元;支持(含专项)课题拟设100项,每项研究经费1万元。
六、成果要求
成果形式共四种,专著、论文、研究报告以及基于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的制度、规范、批示等。鉴定结项工作细则见附件2。
战略课题成果形式为:3—4篇公开发表的论文(应在《中国高等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北京教育(德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类刊物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求是》上发表,《北京教育(德育)》上发表的论文可以视为1篇核心,超出1篇仅视为1篇,公开发表的论文须注明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成果及课题编号,其中课题负责人为第一作者的不少于2篇)、研究报告(不少于3万字)、专著(须注明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成果及课题编号)、课题相关调查报告,转化应用的工作方案、制度规范、领导批示等。
重点课题成果形式为:2—3篇公开发表的论文(期刊范围及发表要求同上,其中课题负责人为第一作者的不少于2篇)、研究报告(不少于3万字)、课题相关调查报告,转化应用的工作方案、制度规范、领导批示等。
一般课题成果形式为:1—2篇公开发表的论文(期刊范围及发表要求同上,其中课题负责人须为第一作者)、研究报告(不少于2万字)、课题相关调查报告,转化应用的工作方案、制度规范、领导批示等。
支持课题成果形式为:1篇公开发表的论文(公开发表的论文须注明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及课题编号,其中课题负责人须为第一作者)和研究报告(不少于1万字)。
七、申报材料与申报时间
申报材料:申请书一式6份(其中一份须在意识形态审核意见栏加盖学院党委章)。
申报时间:2021年8月17日上午9-11点。因时值暑假,请申请人务必按时提交申报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请各单位对本单位申报项目的政治方向、学术价值、创新程度予以严格把关。
联系人:文玮、刘佳 联系电话:83951839、83952497
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