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风采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 师资队伍 - 学者风采 - 三级教授
王少国
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1990年9月—1994年7月,就读于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劳动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4年9月—1997年7月,就读于天津财经大学商业经济系商业经济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0年9月—2003年7月,就读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金融发展、城乡经济转型,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主讲课程

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讲授《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前沿》、《发展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与政策分析》等课程。

科研情况

专著

1.《非法非正常收入形成的博弈机理及其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 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2.《城乡收入差距的临界点判定及其对经济效率影响的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3.《金融发展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的金融贡献》.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4.《学界回眸.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卷》(执行主编).北京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译著

1.《均衡问题:全球变暖的政策选择》(威廉.诺德豪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2.《全球经济24小时》(丹尼尔.奥特曼).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3.《帝国金钱游戏》(史蒂文.希亚特).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合著

1.《劳均消费最大化的适度收入差距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2.《中国经济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主要论文

1.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N]. 中国县域经济报,2018-11-15(10).

2.企业创新与人力资本积累互动机制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8(1):151-159.

3.灰色收入形成机理及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7(11):146-153.

4.人力资本积累、企业创新与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5):153-160.

5.健康、不平等和经济发展(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1):1-8.

6.健康、不平等和经济发展(上)[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6):1-17.

7.经济周期测算的新视角——基于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J].调研世界,2015(6):42-46.

8.新常态下中国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3):34-39.

9.中国各省份个税潜力估算及影响因素分析——综合累进个税改革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5(1):25-31.

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JL033)“非法非正常收入形成的博弈机理及其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CJL004)“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临界点及其对经济效率影响的研究”;

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07&ZD045)“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研究”子课题“促进二元转换、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乡差距研究”;

4.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2013—2015年)“收入差距的阶段适度、分配规范化与共同富裕路径研究”;

5.北京市委组织部项目(20071D0501900264)“城乡收入差别变动的地区差异、成因及均衡发展路径选择”;

6.北京市教委项目(SM201110038009)“北京市收入差距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及适度水平研究”;

7.北京市委组织部项目(20042D0501905)“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动路径、解说及对经济增长约束的实证分析”;

8.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项目(2005XJ00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总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9.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课题(2017)“雄安新区建设和首都经济联动发展研究”;

10.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项目(2016)“北京市经济发展趋势与热点分析”;

11.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项目(2012)“未来北京市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情景分析”;

12.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项目(2011)“中国传统能源市场化研究—天然气”。

获奖情况

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校后备学科带头人;

2009年,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8年,获北京市“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项目二等奖”(集体);

社会兼职

海南大学客座教授,中国软科学协会理事,中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全域旅游工作专家顾问组专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