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本科专业数智化转型升级,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根据兴趣自愿选择修读微专业课程,现开展2024年数智化微专业(以下简称“微专业”)报名工作,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微专业设置
微专业是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新时代首都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围绕某个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充分发挥我校学科综合优势,通过一组核心课程的系统培养,使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学校本年度开设的微专业如下:
序号 |
微专业名称 |
所属学院 |
咨询电话 |
1 |
全球治理与公务员能力建设 |
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
83951704/83952251 |
2 |
ESG投资与管理 |
工商管理学院 |
83951510 |
3 |
数字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院 |
83951011 |
4 |
数智化财会 |
会计学院 |
83952631 |
5 |
网络与新媒体 |
文化与传播学院 |
83951667 |
6 |
人工智能 |
管理工程学院 |
18845568053 |
7 |
智慧税务 |
财政税务学院 |
83952253 |
8 |
互联网法治 |
法学院 |
83951202 |
9 |
金融投资与风险管理 |
金融学院 |
83952256 |
10 |
数字碳管理(全英文) |
华侨学院 |
83951072 |
11 |
数智营销(乡村振兴) |
商务学院 |
65976618 |
二、修读方式
微专业原则上超过30人可开班,授课单独编班。学制原则上1年(2个学期)完成,最长时间不超过2年。
三、证书发放
学生按照微专业开设要求,修读完成微专业设置的所有课程且成绩合格后,经所在学院审核,报教务处审定,发放由学校统一印制的微专业修读证书。
特别说明:微专业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备注信息,不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四、报名和录取程序
(1)报名对象:我校2022、2023级本科生,每人限报一个微专业。
(2)报名时间:2024年7月11日-9月2日。
(3)报名流程:详见《微专业报名手册》(附件1)。
(4)录取公示:微专业开设学院负责学生报名咨询、选拔、公示等事宜,人数不足30人的微专业,不予开班。9月3日-9月5日,未达开班人数的微专业相应学生补报其他微专业。9月6日前学院将2024年微专业录取学生汇总表(附件2,加盖公章)报送教务处博纳楼137办公室。
(5)微专业详情请阅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各微专业培养方案》(附件3),未尽事宜由微专业开设学院负责解释。
教务处
2024年7月9日